千年前,日本人争相留学中国,千年后,中国人争相留学日本
“留学生”这个词是由日本人创造的。
唐朝时,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,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。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,不能在中国停留时间过长,所以,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时,同时派遣“留学生”和“还学生”。所谓“留学生”,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。“还学生”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。
后来,“留学生”这个词便被一直沿用了下来,凡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,都称“留学生”。

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的提高,现今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到海外留学,甚至,中学时期就已经在国外学习了。早在一百多年前,清末民初之际,中国社会也曾发生过一股留学浪潮。但是,跟我们现在的留学不同,当时的留学主要是以留学日本为主。
千年前,日本人争相留学中国,千年后,中国人争相留学日本。
为什么会是日本呢?
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:
一、了解了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后,突然强大起来的原因;
二、留学日本所耗费的金钱,相较于欧美比较少。
因此,在清末至民国这几十年的时间里,中国共派出了上万名学子到日本留学,更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地分析一下,清末学子喜欢扎堆留学日本的具体原因。
经历了甲午战争以后,中国人前往日本不再需要签证等一系列繁琐的手续,使得中国人去日本像去北京、上海一样方便。此外,到日本的船票也非常便宜,头等舱最高不过五十四银元,最低的六银元。另外,张之洞等大臣大力支持国内学子前往日本留学。
所以,中国每年有数万学子前往往日本的福冈、长崎和东京进修。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:日本有足够多的学校支撑中国众多学子前去留学吗?很多中国留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日语,怕是很难在日本生活吧?如果,这些留学生真的去了日本,是不是应该先上语言学校呢?
虽然,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中国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,但是,对于日本商人来说,只要有钱,什么都不是问题。如果,中国留学生要上语言学校,那么,他们就开设一个语言班,将中国学生的名单记录下来,其余事项则与他们毫无关系了。
因为,在这些商人看来,中国留学生大多是因为父命难违或追赶社会潮流,才来日本留学混日子的。即使这些学生在日本什么都没学,他们日后回到老家,也会受人尊崇,前途无量的。所以,日本商人只需管收钱就行了,其它的则与自己无关。

然而,当中国青年一窝蜂地扎堆日本留学之时,端方则向朝廷上奏了一封奏折,他说道:“中国人在了解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,突然强大起来的缘故后,纷纷选择去日本留学。但是,日本的学术却是从欧美学来的,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严谨,教师认真负责,容易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。可是,国人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,看不到长远利益,这样很容易造成继往无人的局面,学不到西方的精髓。”
今日热点
来源:清風明月逍遥客
中国人为何如此崇拜居里夫人?看看她和家人都为中国做了什么
来源:紫星薇辰
中国文化需传递,留学大唐欢迎你,古代留学生来华都有什么待遇?
来源:小艾说情
皇太极作为后金奠基人,到底算不算“中国人”?
来源:袁载誉X
中国人刷牙简史:最早发明了牙刷,比西方早几百年!
来源:饲养员
民国时期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吃什么
来源:清風明月逍遥客
包公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尊神
来源:清風明月逍遥客
中国近代留学的高潮是如何出现的?
来源:瞳听听
杨家将故事千古流传:真相却让中国人失望
来源:秀点
百年前,这个中国人突然不知所踪,被世界寻找至今,此人是谁?
来源:史话人物
莫言:中国人习惯把虚伪当诚实!
来源:徐佶周
绿色衣装和帽子都属“贱装”,那么,为什么中国人还要给关羽穿?
来源:指点江山
加拿大博士:郑和下西洋是假的!中国学生1句话,让其哑口无言
来源:文史道
冈村宁次担任教官时,曾有3个中国学生,后来留下了赫赫名声
来源:爆炸式历史
这些文化常识,作为中国人应该知道的
来源:品茶论酒赏石轩
52岁大校迟到被37岁上校惩罚:出去罚站!钱学森求情都没用
来源:秘史迷踪
河南9旬老人去世,子女在家中翻出一“破纸”,才发现其真实身份
来源:卫强说历史
唐朝一位僧人,一首“打油诗”揭露人性丑态,每一句都很现实
来源:锁芯
才女出上联:“野花不种年年有”,农夫下联让人佩服
来源:爱犬的笨
俗语“穷不求娘家,富不住东南”,啥意思?古人的处世经验
来源:塞上曲
老头到队伍看儿子,士兵拦住不让进,老人:喊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!
来源:历史黄土